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徐向前揭秘马家军:骑兵如潮,运动迅猛,一夜苦奔两小时被追上

点击次数:195 发布日期:2025-07-29

命运,有时像玩笑,有时却残酷得让人心寒。一支队伍里,有人身陷绝境却奇迹般生还,被誉为“福将”;另一些人,却在相似的困境中,用血肉之躯写下悲壮的挽歌。这并非巧合,而是历史大潮下,个体与群体命运交织出的真实图景。

内里诡局,命悬一线

红四方面军,这支曾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部队,也曾笼罩在“肃反”的阴影下。1931年至1932年,鄂豫皖苏区,张国焘推行的“左”倾路线,让许多无辜的人身陷囹圄。

周希汉,这位未来的开国中将,就曾被诬为“富农”,第一次被开除军籍。幸亏他有贫农证明,加上徐向前搭救,才得以回到队伍,并被安排为书记员。

然而,厄运并未就此止步。不久后,周希汉因私下议论张国焘的军事指挥,再次被捕,甚至遭灌辣椒水的酷刑。又是徐向前,第二次保下了他,这份恩情,无疑是周希汉命途中的一缕光。

到了1932年9月,红四方面军东撤,张国焘因军事失利,竟迁怒于周希汉,以“安排住处有谋杀首长嫌疑”的荒谬罪名,下令处决。

行刑前,周希汉高呼口号,声音传入徐向前和陈昌浩耳中,他第三次被救下。徐向前的三次相救,让周希汉的“福将”之名,仿佛带上了某种天意。

周希汉的幸运不止于此。红四方面军时期,他任红9军作战科长,一次战斗失利,他与军长何畏发生激烈顶撞。何畏一怒之下拔枪,连开五枪,却无一命中。

毫发无伤的周希汉,最终只被处以二十军棍。这种身经百战却毫发无伤的经历,在那个血与火的年代,着实称得上是传奇。

西去征途,悲歌起

当周希汉在内部肃反与险境中数次死里逃生时,另一群红四方面军的精锐,却踏上了一条充满绝望的西征之路。1936年10月,红五军、红九军、红三十军,共21800余人,组成西路军,西渡黄河。

他们的任务是深入河西走廊,建立根据地,并打通与苏联的联系。这支孤军,孤悬敌后,面对的敌人,却是西北军阀马步芳的“马家军”。

马家军在西北盘踞多年,马步芳手段残忍,其部队以骑兵精锐、机动性强闻名。相较于以步兵为主、装备落后、且对地形气候不熟悉的西路军,马家军具备了“降维打击”的能力。

1936年11月,西路军先头部队红九军在古浪地区,便遭到马家军骑兵突袭。这场古浪血战异常惨烈,红九军伤亡达2400余人。军长孙玉清被俘后,惨遭斩首。

血战绝境,人头落地

到了1937年1月,驻守高台的红五军,约2800人,遭遇马家军约2万人的围攻。在高台城内,红军将士弹药匮乏,平均每支步枪仅有13发子弹。

他们浴血坚守了6天,直至因民兵团叛变而城破。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英勇牺牲,头颅被斩下,悬挂城门,血染的历史令人心碎。红五军几乎全军覆没,惨烈程度令人难以想象。

西路军的结局,徐向前晚年回忆时深感锥心。他曾说:“马家军骑兵多,运动快,我们辛辛苦苦走了一夜,可敌人却用了两个钟头就追了上来。”这简单的话语,道尽了西路军所面对的绝境与无奈。

1937年3月,西路军主力在祁连山突围时,再次遭遇马家军重兵围堵,最终部队被打散。徐向前、陈昌浩化装突围,而李先念率领的400余人,历经千难万险,最终抵达新疆。

福将再现,尘埃落定

周希汉的传奇仍在继续。他虽然没有随西路军西征,却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再次与马家军狭路相逢。

1949年8月,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与马家军在兰州进行决战。这场战役彻底歼灭了马家军主力,其首领马步芳仓皇逃亡,马家军在西北的统治至此终结。

这一战,不仅是解放军的伟大胜利,更是对当年西路军将士英灵的最好告慰。历史的齿轮,最终还是碾碎了那些曾残害革命力量的旧势力。

结语

周希汉的个人命运与西路军的群体悲剧,是那个时代背景下,两种极端的生命呈现。一个在内部倾轧中屡次逢凶化吉,在外部炮火中毫发无伤;另一个却在战略困境与强大敌人的双重夹击下,书写了悲壮的史诗。

看似偶然的幸运与必然的悲剧,却共同构成了革命的艰辛与伟大。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个体虽有浮沉,但最终正义终将伸张,这或许就是对所有牺牲与奋斗,最好的注解。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