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女子替父寻找战友亲人,谁料找到老家时,却发现战友已成独苗
贵阳海天园里立着一块挺特别的墓碑。
这位长眠于此的英雄,是在朝鲜战场上英勇捐躯的,他叫刘俊清。
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总有那么一户人家,早早就赶到这儿来上香祭祀。
这户人家跟他其实没啥血缘关系。
而是在旁边,有个墓碑上刻着“费晓成”的名字,那是他的家人的安息之地。
说起来,1951年的时候,刘俊清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快不行的时候,他跟当时的指导员费晓成说了个心愿。
这个老一辈定下的约定,让费家两代人心里惦记了七十多年。
这事儿啊,得从一张钞票讲起......
【父亲的“宝贝”】
这个烈士墓之所以建得晚了些,是因为选址提议是由费晓成的二闺女费粤博给出的。
她这么做,就是为了达成老爸生前的心愿。
从我记事起,我就知道老爸有个特别珍视的东西,一直藏着掖着,当个宝。
那是一张朝鲜的百元钞票,上面沾有血迹。
老爸总是把那张钞票仔仔细细地塞在他的战场记事本里头。
不仅如此,他还特地买了一个小巧精美的盒子来装它。
费粤博说起往事,他们家搬家的次数可真不少,大大小小加起来,至少也有个二三十回了。
每次我们搬家,老爸总是先把那个箱子妥善收起来。
费粤博小时候,老弄不明白,他爸为啥老是宝贝着那张钱。
很多次,她都撞见父亲手里拿着那张钱,一个劲儿地在发呆想事儿。
这件事的全部经过,她大概在2012年那会儿,从父亲嘴里一点点听明白了。
其实,这是费晓成的战友刘俊清,特地留给他的个人物品。
回想起来,那事情得追溯到七十多年前了......
【那张纸币的故事】
费晓成,1927年出生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宝堰镇的一个小村子,名叫王家渡。
费家跟村里其他很多户一样,都是穷得揭不开锅的家庭。
费晓成家里总共有八个孩子,他排行第五。
但是,因为战争和贫困的折磨,最后只剩他、比他小9岁的老八,还有妹妹费连娣三个人挺了过来。
费晓成在小时候,常常是帮邻里乡亲放牛,以此来给家里减轻点经济负担。
到了17岁那年,他毅然决然地参加了抗日队伍,成了茅山抗日根据地新四军里的一员。
费晓成在战场上虽然显得经验不足。他年纪尚轻,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那份青涩与不成熟显而易见。尽管如此,费晓成依然勇敢地站在了前线,面对着残酷的战争,毫不退缩。他的每一步行动,都透露出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虽然稚嫩,却也坚韧。在炮火连天中,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勇气和决心,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但碰到凶狠的日本鬼子,他总是第一个往上冲,拼命打敌人。
抗战打完了,费晓成没离开部队,接着参加了解放战争。
之后,他自告奋勇,加入了抗美援朝的战斗行列。
1950年那会儿,他被安排到吉林通化去参加训练。
因为他实战经验满满,打起仗来也很厉害,所以组织一直打算让他当指导员来培养。
刚到这里没多久,他就碰到了战友刘俊清,两人很快熟络起来。
刘俊清是土生土长的通化人,打小心里就揣着一个当兵的愿望。
他俩岁数差不多,爱好也一样,没多久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那段时间,在训练的地方,他们俩互相搭把手,一起成长。
他们俩关系铁得很,简直就像亲兄弟一样,好得没话说。
因为前线战斗激烈,过不了多久,他们就得奔赴朝鲜战场了。
出发头天,刘俊清叫费晓成来家里一块儿吃个饭。
那时候,他爸妈特地摆了一桌好吃的,给他们俩送行。
说实话,刘俊清家的条件真的挺差的。
刘家爸妈为了这顿饭,说不定下了多大的血本,花了不少积攒的钱。
另外,刘俊清家里还有两个小的妹妹需要照顾。
用餐那会儿,怕家里饭菜不够分,她们就安安静静地站在大门口,小脸被冻得红彤彤的。
她们压根没想到,哥哥马上就要从这个家出走了。
费晓成被刘俊清家里的一幕又一幕深深打动。走进刘俊清的家,费晓成看到的一切都让他心里头不是滋味。那些场景,真的触动到了他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那时候,他心里头把刘家当成了自个儿的家,把刘俊清看做是亲如手足的兄弟。
他暗暗在心里发誓,无论如何都要把刘俊清安全无恙地从战场上弄回来。
吃完饭稍微歇了一会儿,他们就急急忙忙回部队去报到了。
那天,我们立马动身前往朝鲜。
那时候,费晓成和刘俊清两人都在四十军的直属汽车连里服役。
费晓当上了指导员,而刘俊清呢,他成了二排的排长。
他们的核心工作是往前线送物资,算是支援部队的一员。
平时,他们俩老是一块儿出现,是大家公认的“最佳组合”。
有一次,他们俩分别开着车去拉货。
没想到,在运送过程中,他俩被美军飞机给炸了。
还好前面开车的是技术高超的刘俊清。
看到这个情况,他连忙大声喊费晓成,让他一定要跟紧自己。
刘俊清瞅准路况,一头扎进了烟雾里,猛踩油门冲了出去。
费晓成紧跟在后面。
最后,他们成功躲开了敌人的袭击,运的东西也都安全到了该到的地方。
经历了那件事情后,他们俩之间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配合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但有那么一回,刘俊清可真是没那么走运了。
1951年7月的某一天,他们在完成送货任务回来的路上,再次被敌方的飞机给炸了。
这回,费晓成走在了队伍的最前头。
他拼尽全力想要甩掉敌人。
当他下车那会儿,猛然间听到有人大叫:“刘俊清受伤了!”
听到那话,费晓成立马转身往后窜。
现在,刘俊清已经瘫倒在地,周围满是鲜血。
那时候,费晓成死命搂着他,嗓子都喊哑了:“二排长,挺住,一定要挺住啊!”
过了好一阵子,刘俊清费劲力气,终于开口说了那段让费晓成一辈子都忘不了的话:“指导员,等你回国,记得跟我爸妈说一声,我在朝鲜没了。”
这时,他把手伸进衣服里头的兜儿,琢磨着要摸出个啥玩意儿来。
因为失血太多,刘俊清手里的东西还没能掏出来,就在费晓成怀里断了气,眼睛再也没睁开。
那时候,费晓成紧紧搂着他,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突然间,他感觉到刘俊清好像还有啥话憋着没说。
接着,他就着刘俊清手指的那儿一摸,摸到了一张挺新的百元朝鲜纸币,不过这纸币上还在流着血呢。
费晓成心里明白,刘俊清是希望他能帮忙把这张钞票捎回家去。
那时候,好多志愿军战士都会给家里寄钱回去。
因为交通不便,大家通常都会先把钱攒起来,然后找个时间一次性汇出去。
不过,战场上总是变幻莫测,今天啥样明天谁也说不好。
这张钱已经没法寄出去了......
费晓成心情平复后,把纸币仔细收了起来,当天就把刘俊清给安葬了。
他在本子上记下这么一段话:“刘俊清同志,你安心休息,你遗留下来的革命事业,我来接手继续干下去。”
那天晚上,他整整一夜都没合上眼。
他铁了心,非得把刘俊清留下的东西亲手送到他家人手里不可。
自那以后,费晓成打仗更加卖力了,他怀揣着兄弟给的这股劲儿,持续领着士兵们往前冲。
这么做就是为了尽快拿下胜利,好回国去实现刘俊清留下的心愿。
1953年那会儿,抗美援朝这场仗打赢了。
费晓成顺利回家,一切安好。
可惜啊,由于种种原因,他不能及时赶到通化去见刘俊清的家人。
但他始终没忘那件事,一直记在心里头。
在要离开之前,费晓成特地求了那些老家在通化的战友,让他们帮忙找找刘俊清的亲人。
而那张钱一直都在费晓成手里头。
他得自己把东西送到他们家人那里去。
真无奈,事情偏偏不按人的想法来。
过了好几年,费晓成那边一直没啥动静,啥消息都没收到。
直到1958年那会儿,他终于接到了复员的工作安排。
所以,他趁着出公差的机会,特地跑了一趟通化。
那时候,他特意揣着那张钱。
到了通化,费晓成凭借着脑海里的印象,走到了刘俊清家老房子周边的火车站那块儿。
可眼前所见的景象,直接把他给看愣了。
这儿现在变得跟以前大不一样了,完全换了个样儿。
刘俊清以前住的那个村子早就被推平盖新房了,他家里人也都搬走了,更别说找到原来的影子了。
他到处乱窜找刘家人,就像盲人摸象,结果啥也没问到。
费晓成因出差时间紧,没法在这儿多待。
没办法,他只能耷拉着脑袋,心情低落地走开了。
但后来,费晓成始终没放弃,一直在努力寻找刘俊清的亲人。
他拿起那些纸币,塞进了装满回忆的那个日记本里,然后把它们一块儿放进一个小盒子,上了锁。
每当他脑海中浮现出过去的时光,总会翻出来瞧瞧。
2018年那会儿,他找人的事儿突然间被更多人知道了,很多人纷纷伸出援手,愿意帮他一把。
那时候,他老人家已经91岁高龄了。
也就那件事情,能让费老打起精神来。
真无奈,他的身体状况是一天不如一天,最后还得住进重症监护室。
那段时间,费老脑子已经不太清醒了。
但有时,他会一遍遍地把胳膊举得老高,嘴里还不停地嘀咕着什么。
女儿费粤博靠近一听,才明白老爸嘴里不停地喊着:“往前冲,干掉他们!”
很明显,那段时间成了他这辈子最难忘的经历。
无数个深夜里,他总会梦到战友刘俊清的身影再次出现。
2019年的时候,费晓成身体终于垮了,家里人一直在医院守着他,陪他走完了最后一程。
大家都知道,他心里头有个事儿还没办成,算是个遗憾。
然而,他已经没力气跟孩子们说出那句可以算作“家族格言”的话语了:
这玩意儿(纸币)对我来说比命还金贵,绝对不能丢!
费老先生怀着满心的遗憾,急急忙忙地走了。
那天,费粤博忙完老爸的丧事后,独自在老爸的坟头站了好长时间。
那天一到家,她就下了一个挺特别的决心。
她打算在老爸的坟地旁边,给刘叔叔挑块地儿,专门给他建个简单的衣冠墓。
而且,费粤博自个儿做主,翻出了那张一直放着没动的钞票。
这是她头一回如此认真地端详这个心爱之物。
她拿了纸币去复印店复印了一份,然后把复印件用塑封膜封好,小心翼翼地放进了坛子里头。
把老爸一直留着的刘俊清的照片,也一块儿埋在了这儿。
墓碑旁边刻着字:
守护家园的英雄最值得尊敬,我来陪你一起。——长久的街坊。
每次去费老的墓地祭奠,他们全家都会顺道祭拜刘俊清,把两位前辈的事迹再讲给孩子们听听,就像当年老人们亲口给他们讲述那样。
找刘叔叔家人的这事儿,我不能跟着老爸一块去了。
琢磨了一番,费粤博打定主意,要接过老爸的接力棒,把老爸没来得及实现的心愿给圆了。
她心里明白,那事儿都快七十年了,自己手头就只有刘叔叔这个名字,旁的啥线索都没有,想找到他,希望真是挺小的。
但说来也怪,有些事儿,真的就是靠坚持才能搞定,否则就得认输。
【两家人见面】
费粤博靠着自己的拼劲,到处找了好几家媒体寻求支援。
尽管反应不太好,可她却因此更加确信自己的决定没错。
直到2022年年初时候,她接到了央视一个节目组的邀请,让她去参与节目录制。
节目刚播完没多久,刘俊清的家里人总算是露面了。
栏目组赶紧把“好消息”通知了费粤博,并打算先让她们通过视频见个面。
视频里,费粤博心情超级激动,眼里闪着泪光,根本藏不住。
一瞅见对方,她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刘俊清有个小妹,现在已经93岁高龄了,她的名字叫刘素兰。
她旁边坐着的是女儿阎秀珍。
那时候,阎秀珍把刘俊清的照片拿到老人面前,直接问:“您瞧瞧,认不认识这个人?”
老人说话虽然含糊不清,但态度非常坚决:“他是我亲哥。”
女儿接着追问:“他叫什么名字啊?”
她说:“我叫刘俊清。”
七十多年过去了,那时候还啥都不懂的小妹,心里头还一直记着哥哥的样子呢。
费粤博最终完成了老爸交代的任务,成功找到了刘叔叔的亲人。
接着,后面发生的事情,让所有人对刘家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说起来,刘俊清的老爸其实是中共地下党负责联系工作的人。
他家里还有个兄长,名字叫刘俊锁。
这哥俩的命运真是挺像的,都打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有抗美援朝战争。
而且他们都把生命留在了朝鲜战场上。
而我哥他是因为寒冷离世的。
刘家世代都是英雄豪杰,可能早就把为国家献身当成家常便饭了。
谁能料到,有那么一户人家,足足寻觅了他们七十多个年头。
刘素兰对着镜头,一个劲儿地说感谢费家,还热情邀请费家人来通化玩。
就在那年八月份头上,刘奶奶那边突然有了不好的消息,她走了。
女儿阎秀珍说,考虑到怕费家人心里慌,关于老妈的病,她就没立马告诉费粤博。
处理好母亲的丧事之后,她就跟费家说了这事儿。
一听到这个消息,费粤博立马拉上兄弟姐妹,特意赶往通化去祭奠那位老人。
走之前,他们特意去拜祭了费晓成和刘俊清,跟刘叔叔说:“明儿咱们就要返程了,这次一定带您一起回去。”
8月16号那天,费家一大家子人来到了通化市。
那时候,费家的四个兄弟姐妹都穿着一样的蓝色短袖衬衣,早早就到了会场,等着刘家人来。
背后的巨大显示屏上,展示着费晓成和刘俊清在那些不平凡年月中的老照片。
阎秀珍轻轻推开门,走进了会场,两家人一见面就抱头大哭,紧紧搂在了一起。
费粤博掏出那张意义重大的纸币,直接递给了刘俊清的亲人。
那张钱,费家人一直小心翼翼地收藏着。
到现在,费家两代人花了七十一年的心血,总算是把这事儿给办成了。
【后记】
那天,两边达成了一个挺有意义的共识。
他们把笔记本和纸币都送给了抗美援朝纪念馆,作为捐赠物品。
仪式搞完后,两家人一块儿去祭奠了刘素兰。
费粤博讲道:“我爸常说,人活一辈子,得做个有品德的人。我感觉咱们现在干的这事儿,我爸肯定特别高兴,肯定算是积德行善了。”
那天,他们特意跑去鸭绿江大桥看了看。
以前啊,好多志愿军都是从这儿踏上征程,去守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
可实际上,有多少人就这样永远消失了,再也回不来了!
红色理念,要动起来,心里得有底。
这篇文章,专门用来怀念那些已经离开我们的英雄们。
《CCTV等着我:一张纸币牵出战友深情,七十载坚持终圆梦》在《CCTV等着我》这个节目里,有个故事让人动容。说的是一张纸币,它可不简单,连着两位老战友的深厚情谊。七十多年啊,这位老兵一直没放弃寻找,就为了再见到那位战友,还有那张意义非凡的纸币。时间一晃就是七十多年,但老兵心里的那份情谊从没淡过。他四处打听,费了好大劲,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找到了那位战友。两人一见面,啥话也没说,先紧紧抱在了一起。老兵拿出那张泛黄的纸币,战友一看,眼泪立马就下来了。这张纸币啊,是他们年轻时一起打仗时的见证。那时候条件苦,这张纸币不知道帮了他们多少忙。对老兵来说,它不只是钱,更是和战友一起经历过生死、共患难过的回忆。七十多年过去了,老兵终于如愿以偿,和战友重逢,还找回了那份珍贵的记忆。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情谊,不管过多久,都不会褪色。
热点资讯
- 中国大满贯马龙林诗栋会师决赛 钱天一陈幸同夺冠
- 1971年,刘兴元主动检查同黄永胜的关系,毛主席看后批示4个
- 【美图分享 - 可爱小狗 (25)】
- 甘南 | 洛克之路 最美的100公里秘境 扎尕那
- U19世界杯美国夺冠: 完整1-16排名确定 5奖项出炉迪班
- 推动四川红色旅游活起来 火起来
- ESPN给77的湖人引进斯玛特评分B, 詹姆斯执行合同代价就
- 全球直播恐怖游戏:300人只有1人能活着出去,最终胜利者年仅
- “一大早撞大运人间烟火里竟遇欧米茄?”
- 没想到啊,45岁霍建华和44岁黄宗泽同框拍戏,港星居然更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