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沟,这面旗,这个村,这种精神——平型关的一切,都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
山西省灵丘县白崖台乡,一条长约4公里的深沟静静蜿蜒在黄土高原上。这就是乔沟——84年前,平型关大捷的主战场。如今,这里已被浓重的绿意装点,但每一个驻足于此的人,仿佛仍能听到1937年9月25日那场血战的回响。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上,“平型关大捷突击连”荣誉旗帜与其他英模部队的旗帜一起,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这面旗帜背后,是一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关键战役。
如今,乔沟两侧的山坡上已绿树成荫,唯有那条蜿蜒的公路仍在默默诉说着当年的血与火。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此驻足,聆听84年前的枪炮声,感受永不磨灭的精神与荣光。
那条沟,那场仗
1937年9月,日军进攻山西北部,企图突破平型关,与大同南下的日军会师雁门关。阎锡山领导的第二战区制定了平型关作战计划,八路军115师奉命侧击进犯平型关的日军。
9月24日夜,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率领部队冒雨进入白崖台一线的伏击阵地。战士们浑身湿透,趴在冰冷泥泞的山坡上,静静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25日早晨7时,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一支辎重部队进入伏击圈。随着一声令下,步枪、机枪、手榴弹一齐开火,全长4公里的乔沟顿时成为日军的死亡之谷。
“战士们如猛虎下山,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战。”现年92岁的老兵王汝林回忆道,“我们用的是老式步枪,打一枪就得拉一次枪栓,而日军用的是三八式步枪,比我们先进。但我们有必胜的信念!”
这场持续6个小时的激战,最终以八路军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和军需物资而告终。
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的信心。毛泽东专门致电祝贺:“庆祝我军的第一个胜利。”
那面旗,那种魂
在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内,一面褪色的战旗静静陈列在展柜中。旗面上的弹孔和血迹依然清晰可见,诉说着那场战斗的惨烈与辉煌。
这面旗帜属于“平型关大捷突击连”——一支在战斗中表现出非凡勇气和牺牲精神的英雄连队。全连官兵在战斗中奋勇杀敌,多数壮烈殉国,他们的鲜血染红了这面战旗。
“当时我们的装备远远落后于日军,但战士们有着不畏强敌、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参加过平型关战役的老兵李清林生前回忆说,“正是这种精神,让我们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
这种精神后来被概括为“平型关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军民同心、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
2015年,这面战旗与9·3阅兵中其他英模部队旗帜一起,在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这既是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也是对平型关精神的崇高礼赞。
如今,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游客来到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在这面战旗前驻足沉思。一位来自北京的大学生说:“站在这里,我仿佛听到了先辈们的呐喊,感受到了那种为国捐躯的豪情。”
那个村,那种传承
乔沟旁的白崖台乡,有一个名为“平型关村”的小村庄。这里的村民大多是当年参战将士的后代,他们守护着这片英雄的土地,传承着红色的血脉。
65岁的村民张保国是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的讲解员,他的祖父曾作为民兵支援115师作战。“我从小听着平型关的故事长大,现在要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张保国说。
为了保护好战场遗址,当地村民自发组成护路队,日夜巡查,防止遗址遭到破坏。他们还种植了大片松柏,让曾经的荒山披上了绿装。
“先辈们用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我们要用行动守护好这份记忆。”护路队队长李建军说。他的曾祖父在战斗中负责运送伤员,身上多处负伤仍坚持完成任务。
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大对平型关遗址的保护力度,修建了纪念馆、纪念碑广场和观光步道。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军人、党员干部来这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聆听革命故事,感受红色文化。
那种精神,那种力量
84年过去了,平型关下的硝烟早已散尽,但平型关精神却历久弥新,成为激励人们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在2020年的疫情防控斗争中,灵丘县人民医院派出医疗队支援湖北。出征前,队员们专门来到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在英雄的旗帜前宣誓:“发扬平型关精神,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医疗队队长王医生说:“当年八路军将士用简陋的武器战胜了强敌,今天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和坚定的信念也一定能战胜疫情。”
平型关精神也激励着当地的脱贫攻坚战。靠着发扬不畏艰难、自力更生的精神,灵丘县在2019年成功脱贫摘帽。如今,村民们正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迈进。
“平型关大捷告诉我们,只要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灵丘县委书记说,“这种精神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每年的9月25日,平型关大捷纪念日,这里都会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聚集在平型关下,向英雄致敬,传承红色基因。
那条路,那种守望
如今的乔沟,已经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条崭新的旅游公路沿着当年的战场蜿蜒而行,方便游客参观瞻仰。
站在乔沟南侧的老爷庙高地眺望,4公里长的沟壑尽收眼底。84年前,这里曾是敌我双方激烈争夺的制高点;今天,这里立起了纪念碑和观景台,成为人们缅怀历史、展望未来的圣地。
来自江苏的游客刘先生带着10岁的儿子站在观景台上,指着下面的沟壑说:“就在这里,八路军战士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你要记住这段历史。”
男孩认真地点点头,在参观日记上写道:“今天我看到了英雄战斗过的地方,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乔沟的绿树上,泛起金色的光芒。仿佛84年前的硝烟已然化作今日的祥云,烈士的鲜血开出了幸福的花朵。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馆长说:“我们要把平型关的故事一代代讲下去,让平型关精神永远照耀我们前进的道路。”
这条沟,这面旗,这个村,这种精神——平型关的一切,都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我们走向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历史从未远去,英雄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关注我,带你深度思考
热点资讯
- 因尺度太大爆火, 这6部黄暴美剧, 每部都让你热血沸腾
- 每日黄历吉凶宜忌2025年7月5日
- 京东养车50亿补贴更名为「震骨价」
- 日立中央空调怎么计费冷暖皆可控
- 怎么把备注内容打在快递面单上
- 3046公里,她们用玫瑰锁住了塔克拉玛干
- 鸣潮2.2版本周期解析:60天的冒险之旅如何规划?
- 国内适合赏秋的9个目的地,一生必去一次!
- 影帝搭港姐、帅哥配美女,盘点香港6对模范情侣,你最喜欢谁?
- 欧文:当初篮网想要的是杜兰特而不是我 我在篮网没啥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