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9个中药股社保基金重仓,4个持股2%以上,名单汇总
社保、养老金双双重仓6家中药股,股价横盘1-4年却越跌越买! “国家队”资金究竟看中了什么?
你可能很难想象,一些股价一两年都没怎么涨的中药企业,却获得了社保、养老金等“国家队”资金的持续加仓。 这些长期投资者在别人犹豫时默默布局,他们看中的绝不是短期的市场波动。
昆药集团是其中之一,以天然植物药为主,涵盖中药、化学药和医药流通领域。 这家企业以三七系列药品为核心,同时还布局了日化赛道,旗下的牙膏在民族品牌中市占率稳居前列,形成了“药+消”双驱动模式。 近一年来,其股价在14-15元区间波动,市盈率约30.39倍。 一季度数据显示,基本养老保险一六零三二组合重仓了1200万股,而社保基金五零三组合也持有900万股。
济川药业同样受到青睐,主要从事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线涵盖儿科、消化、呼吸等领域。 其核心产品包括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和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其中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市占率超30%,多年稳居同类榜首。
自2021年起股价围绕20元上下震荡,市净率长期维持在1.6左右。 社保基金一零一组合和四零一组合分别持有430万股和337万股,基本养老基金八零八组合也新进378万股。
江中药业作为江西省中药龙头企业,主营非处方药和保健品。 在肠胃健康非处方药领域居领导地位,核心产品健胃消食片连续21年居中成药消化类OTC榜首,市占率超70%,乳酸菌素片位列肠道微生态制剂药店零售第一。 近一年在21-23元区间震荡,股息率达5.33%。 社保基金一一五组合持有1745万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也持有380万股。
羚锐制药是国内先进的橡胶膏剂药品和大型口服药生产基地。 其独家通络祛痛膏年销超10亿,骨科中药贴膏剂零售端市占率26.9%,位居榜首;“两只老虎”贴膏剂OTC端市占率高达92.59%,是绝对龙头。
近一年股价在22-24元区间窄幅波动,市盈率约25倍。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一五零二二组合重仓868万股,社保基金四零六组合新进775万股。
千金药业是全国中成药工业重点企业50强,主要产品妇科千金片是国家基本药物。 妇科千金片(胶囊)、补血益母丸(颗粒)为独家国基药,妇科千金片在妇产科细分市占率超22%。 公司自2022年1月至今,周线已横盘超3年半时间。
社保基金四一三组合重仓771万股,社保基金1102组合重仓605万股,养老保险基金一零零二组合重仓533万股。
马应龙是痔疮治疗领域的第一药,痔疮膏市占率超40%,几乎是国民级产品。同时延伸至肛肠诊疗服务连锁和功能性护肤品领域,肛肠诊疗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至18%。 公司自2021年7月至今,已横盘4年时间,现金占资产比例高达65%,财务结构非常稳健。 基本养老基金八零七组合持有808万股,社保基金四零六组合新进413万股。
这些企业的核心产品都是市场上的刚需品种,如济川药业的儿科用药、马应龙的痔疮膏,即使经济波动,市场需求也不会大幅下滑,保证了稳定的现金流。 同时,这些公司分红能力突出,济川药业股息率达7.7%,江中药业5.33%,在利率下行的环境下,对长期资金具有很强吸引力。
估值方面,这些中药股的市盈率普遍在15-30倍之间,济川药业甚至低至11.73倍,远低于医药生物行业平均估值,提供了较高的安全边际。 社保和养老基金作为以3-5年为周期的长期资金,更看重企业的“抗跌性”与“长期价值”,而非短期市场表现。
中药板块近几年并不算市场“风口”。 药品集采持续推进,从化药延伸到中药,部分核心产品面临价格压力。 而中药配方颗粒国标切换、经典名方目录扩容等政策红利,还在逐步落地过程中,短期增量尚未完全释放。 市场对“政策消化期”的观望,让这些公司股价陷入横盘。
这些中药企业普遍拥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市场基础,在产品各自细分领域都占据了领先地位。 如江中药业的健胃消食片几乎垄断大众健胃市场,同时还在拓展益生菌、中药保健等大健康领域,不断丰富产品矩阵。
羚锐制药在基层医疗渠道优势明显,通络祛痛膏、活血止痛膏等贴膏剂市占率长期居首,同时稳步拓展口服制剂市场。 昆药集团不仅做药品,还布局日化赛道,形成多元化的业务结构。
千金药业除了主打妇科产品外,还布局中药饮片和化学药,业务结构多元。 马应龙也从单一药品延伸到肛肠医院连锁和功能性护肤品,积极探索第二增长曲线。
这些被社保和养老金双重仓的中药企业,虽然短期股价表现平淡,但却具备了长期资金看重的所有特质:稳定的需求、扎实的现金流、安全的估值和较高的分红回报。 他们在各自领域都有着深厚的积累和明显的竞争优势,产品经受了时间的考验。
中央汇金、香港中央结算公司等长期资金在这些中药股中的持仓稳定,显示出对企业的信心。 尽管股价横盘,但社保和养老基金不仅没有减持,反而在适当加仓,如社保基金四零六组合新进775万股羚锐制药,养老保险基金八零七组合加仓122万股马应龙。
这些中药股正处于市场短期情绪与长期价值的“拉锯战”中。 股价横盘不代表企业价值没有增长,只是市场还在等待更明确的信息。 社保和养老基金的持续重仓,本质上是用真金白银为这些企业投票。
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为中药行业带来了长期机遇,慢性病管理需求持续增长。 中药在“治未病”领域的独特优势,使其成为老龄化社会的刚需资产。 据一些研究数据,2025年中药院内市场预计扩容至4000亿规模,慢性病用药占比将突破60%。
政策影响也在逐步消化。 中成药集采虽然带来降价压力,但涉及上市公司品种有限,且新版基药目录即将出台,政策环境呈现边际改善。 当前中药板块动态市盈率仅24倍,处于近五年估值分位15%的低位,较医药生物整体折价30%。
在内需驱动的背景下,中药产业因其“原料-生产-销售”全链条自主可控,成为资金的避风港。 以江中药业为例,其核心产品健胃消食片原料90%来自国内种植基地,充分受益于内需市场。
这些被重仓的中药企业各具特色,但都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地位。 同仁堂拥有安宫牛黄丸等国家级保密配方,院内中成药市占率连续五年超12%;天士力则在创新转型方面有所突破,P134细胞注射液等3款1.1类中药新药进入临床III期。
以岭药业的连花清瘟渠道库存已从2024年峰值的6个月降至1.5个月,2025年流感季备货需求可能增长30%;昆药集团在华润系入主后管理费用率下降3.2个百分点,血塞通软胶囊纳入DRG付费试点。
马应龙的肛肠诊疗服务收入占比已提升至18%,互联网医院日均问诊量突破5000人次;同时随着麝香等原材料价格回落,2025年毛利率有望回升至62%。
这些中药企业不仅在传统领域保持优势,还在不断创新和拓展。 昆药集团的青蒿素类药品在非洲市占率突破30%,2025年海外营收占比或达25%;以岭药业的芪苈强心胶囊海外临床数据即将披露,国际化突破在即。
社保和养老基金的选择从不追逐市场热点,他们更关注企业的基本面和长期价值。 这些中药股虽然暂时没有亮眼的股价表现,但却具备了稳健投资所需要的所有要素:稳定的现金流、可靠的股息回报、合理的估值水平和强大的市场地位。
在人口结构变迁与政策红利共振的背景下,中药板块已进入战略配置期。 社保和养老基金作为市场中的“聪明钱”,他们的布局方向值得关注。 这些长期资金正在用实际行动表达对中药行业未来的信心。
热点资讯
- 优雅阿姨在自家阳台, 享受午后阳光
- 常见影响八字格局层次的因素
- 当布鞋首富人设崩塌——宗庆后遗产风波中的时代镜像
- 2025 年 7 月生肖开运指南! 12 生肖这样做让好运藏
- 睿嫣洗护套装哪个系列最值得买的,选对才是护发关键
- 完美B站再掀反腐大浪, 网易暴雪各有大制作研发多年被砍
- 《泰坦之旅2》PC配置需求公布 推荐RTX 2070起
- 百家号代运营:如何打造高转化率内容?杭州玖叁鹿数字传媒的实战
- 砸 40 亿没干过黄牛,中国二手车为何长不成美国样?
- 打不动了?美国关税战剧情的三个意外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