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周三存:“八·一”联谊聚情谊 老兵寄情贺兰山

点击次数:131 发布日期:2025-09-18

8月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我有幸参与了宁夏贺兰山原陆军二十师在天水的老战友们举办的“庆八一·话友情”联谊活动。

这次聚会让我心潮澎湃,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在贺兰山边关阵地上挥洒青春的岁月。

五十多年过去了,岁月在脸上刻下痕迹,可那份生死与共的战斗情谊却愈发浓烈,贺兰山的风沙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这次聚会不仅是一场老友重逢,更是军魂传承的生动一幕,让我既感动又自豪。

说起贺兰山,那是我们这些老兵的第二故乡。

当年驻守的防御阵地,地形复杂,冬季零下30多度的严寒能把钢盔冻得粘手,夏季烈日炙烤下哨所的水壶都能烫出泡。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肩扛钢枪,守护着祖国的西北边陲。

记得有一次夜间巡逻,风雪交加,能见度不到5米,战友们愣是靠着摸索地形和彼此呼应,硬生生完成了10公里的巡查任务。

那种在极端环境下的磨砺,练就了我们钢铁般的意志,也铸就了过命的兄弟情。

现在回想,那段日子虽苦,却是我们一辈子的勋章,提起贺兰山,谁能不眼热心酸呢?

这次聚会背后,是天水数百位贺兰山老兵的现状缩影。

我们这些人,涵盖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入伍的各代官兵,分布在城镇和乡村,农村占比更大。

随着社会变迁,不少战友散落在各地,日常联系少了,见面更是稀罕事,聚会简直成了奢望。

了解到这个情况,今年聚会的组委会早早在微信群里发了通知,号召大家互通消息,定好时间地点,还特意选在交通方便的市中心区域,餐食也考虑了各民族习惯,采取AA制自愿报名。

最终,约40位老首长、老战友和老军嫂齐聚天水秦州区北关的“伊鼎楼”,这阵仗一摆开,瞬间就让人觉得热乎乎的,像是回到了军营大院。

8月1日当天,虽是大暑节气,天水气温高达35℃,烈日炙烤得人直冒汗,但战友相聚的热情远超这天气。

上午10点,大家准时到场,一见面就是一声直呼、一个军礼、一簇拥抱,那种久违的亲切感直接把气氛点燃。

在“宁夏贺兰山天水部分战友庆‘八·一’联谊会”的横幅下,我们列队报数,齐唱军歌,围桌而坐,畅聊当年的苦与乐。

尤其是合影时,大家站得笔直,眼神里透着当兵时的精气神,笑声不断,军营味儿十足。

会餐开始,频频举杯间满是欢声笑语,我看着老战友们一张张熟悉又沧桑的脸,心里五味杂陈,真想时光能倒流,让我们再一起站岗放哨。

活动中,我注意到不少老战友的故事特别打动人。

比如1965年入伍的卢知川老首长,军龄最长,今年带着老伴从20公里外的麦积区赶来,孙子还陪着,精神头儿依旧硬朗。

还有1972年入伍的安存代,从银川回天水康养,特意和老伴一起来聚,脸上挂着笑,聊起当年在师医院的日子滔滔不绝。

刘平定、王根成等老战友也积极参与组织和报名,尤其是炮连的马孝义,身体不适还在外地寻诊,却专程赶回来,就为了和大家见一面。

这些细节让我感慨万千,战友情谊这东西,真不是时间能冲淡的,反而像老酒,越陈越香,喝一口就醉心。

卢知川老首长的讲话更是让人热血沸腾。

他高度肯定了我们在贺兰山军营的艰苦磨练和无私奉献,尤其对天水兵的表现赞不绝口。

他说,当年我们一茬接一茬的老兵,在极端环境下完成战备任务,建立了卓越功绩,这种精神是无价之宝。

他还希望我们这些老兵在晚年生活中,继续发扬“贺兰山精神”,做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无愧于“金戈铁马贺兰雄鹰”的称号。

听着这话,我不禁想起当年在贺兰山顶瞭望时的场景,寒风刺骨,战友们却咬牙坚守,连冻伤的手指都不吭一声。

那种精神,确实是刻在骨子里的,今天听老首长一说,更觉得肩上的责任没卸下。

聊到当年的装备和战术,我忍不住多说几句。

我们那时候守卫贺兰山,用的多是56式步枪和老式迫击炮,射程和精度远不如现在的装备,但靠的就是战术灵活和团队协作。

比如夜间防御,我们常采取“分散隐蔽、集中火力”的打法,在复杂地形中埋伏,敌方一靠近,火力网立刻覆盖,愣是把阵地守得滴水不漏。

相比之下,现在的部队装备了精确制导武器和无人机侦察系统,侦察范围能覆盖上百公里,火力打击精度提升了至少5倍,像高原低氧环境对装备推力的影响也能通过新材料和技术优化,降到10%以下。

如果我们当年有这些装备,防御效率还能再翻倍!

和美军同类装备对比,咱现在的步兵单兵系统在信息化集成上不输M4系列,甚至在抗极端环境上更胜一筹,比如在零下40℃下仍能保持90%作战效能,这优势真不是盖的。

从战术到战场环境,贺兰山的地形对我们影响太深了。

那是典型的高原山地,平均海拔2000多米,氧气稀薄,装备的发动机推力会下降15%左右,士兵体力消耗也比平原多30%。

但正是这种环境,逼着我们练就了硬功夫。

记得有次紧急拉练,部队要在48小时内翻越3座海拔2500米的山头,全程负重30公斤,愣是没人掉队。

放到现在,如果部署新型装备,像99A坦克这样的重型装备在山地机动受限,但配上轻型无人机和便携式反坦克导弹,防御能力能提升至少40%,覆盖范围从当年的5公里扩展到20公里。

这种技术迭代想想就让人兴奋,咱的国防实力真是一天一个样!

聚会中还有个环节让我格外感动,会餐时第一杯酒敬给了为守卫贺兰山献出生命的烈士们。

我们举杯默哀,告慰他们的英灵,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牺牲。

那一刻,现场安静得只剩呼吸声,每个人的眼神都透着缅怀和敬意。

接着,组委会还安排了一个特别仪式,为生日在8月1日的程八一战友做了长寿面,大家一起祝福他健康长寿。

程八一感动得眼眶泛红,连声道谢,说这情谊比啥都珍贵。

看着这一幕,我心里暖得像开了花,战友间的感情,真是比山还重,比海还深。

这次“八·一”联谊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贺兰山精神的永恒魅力。

8月1日那天,40多位老战友齐聚天水“伊鼎楼”,从报数唱歌到围桌畅聊,再到敬酒祝福,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军营的味道。

背后是组委会的精心组织,刘银录会长倡议发起,江宁、刘平定等人协调,张振林主持得有条不紊,最终在《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中圆满结束。

回想当年的贺兰山岁月,我们用青春和热血守卫祖国边陲,铸就了不屈的军魂;如今虽已退役,那份责任和精神却从未淡去。

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我们在晚年生活中依然挺直腰杆,做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

说实话,这次聚会让我眼热心潮,能和老战友们再聚一堂,聊聊当年扛枪站岗的日子,实在是人生一大幸事。

看着大家脸上虽有沧桑却依然透着军人气质,我打心底自豪,咱当兵的人,啥时候都得硬气!

顺便问问,如果再有这样的聚会,你们觉得还能加点啥活动,让这情谊更热闹?

来唠唠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