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回忆:邓公决策对越自卫反击战内情
邓小平决策对越自卫反击战内情
作者:李光耀
一次难忘的会面
同中国副总理邓小平会面是一次难忘的经历。1978年11月,这位高龄74岁,矮小精悍、敏捷硬朗,不到五英尺高的长者,身穿米色毛装,从巴耶利巴机场的一架波音707客机上走下来。他脚步轻快,检阅了仪仗队之后,同我一起乘车到总统府的宾馆去。那是我们总统府里的迎宾别墅。当天下午,我们在内阁会议室进行正式会谈。
1978年11月,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访问新加坡,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先生亲临机场,热情洋溢地进行了迎接。
我曾目睹人民大会堂内陈列的痰盂,遂决定在邓小平同志的座位旁放置一个蓝白瓷质的痰盂,以顺应他使用痰盂的习惯。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这一细节。尽管总统府内设有禁烟规定,我在显眼位置为他精心摆放了一个烟灰缸。这一切,都是为了向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英雄致敬。此外,我还确保内阁会议室内的排气风扇始终处于开启状态。
在我1976年赴北京访问期间,未能与他见面,那时他正遭遇排挤,被迫“靠边站”。起初,他遭受了“四人帮”的打压,然而最终,反倒是“四人帮”被推翻。他耗时两小时三十分钟,深入探讨了苏联对全球构成的威胁。
他说,所有反对战争的国家和人民必须组织联合阵线,同声反抗战争贩子。他引述毛泽东的话说,我们必须团结起来对付那个“王八蛋”(字面上是“乌龟蛋”的意思,他的通译员译成“S.O.B”,也就是“畜生”)。
他对苏联在欧洲、中东、非洲、南亚以及中南半岛的战术布局进行了全面剖析。在越南战场上,苏联明显占据了优势。对于中国与越南之间关系为何如此紧张,以及为何中国必须中断对越南的援助,反而将越南推向苏联的怀抱,这一点让许多人感到困惑。
然而,核心之所在,是越南为何即便违背自身利益,亦坚定地倾向于苏联。其背后原因,在于越南长久怀揣着建立一个中南半岛联邦的愿景。即便是胡志明,也曾抱有此等念头。我国始终对此持有不同意见。在越南看来,我国是其实现中南半岛联邦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我国的判断显示,越南不仅不会调整其立场,反而可能会加剧反华情绪,对众多越南华裔实施驱逐,这便是最好的例证。我国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方才决定暂停对越南的援助。
邓小平曾言,我国向越南累计输送了超过一百亿美元的经济援助,按现今价值估算,已达两百亿美元之巨。若我国决定撤回对越南的经济支援,苏联便需独自承担起这副重担。然而,苏联自身亦难以满足越南的需求,最终只得将这一重任转嫁至东欧国家,让越南加入经济互助委员会(即与欧洲经济共同体相仿的东欧共产集团经济共同体)。
他透露,在接下来的十年内,我国计划重新争取将越南从苏联的影响力中解放出来。我心中暗自思忖,邓小平的战略眼光与美方的领导思维截然不同。他强调,目前最紧迫的问题在于,越南有可能对柬埔寨发动大规模进攻。面对这一挑战,我国应采取何种对策?
他反问道,随即自顾自地思索起来:中国的发展方向,实则取决于越南此番行动的深度。他屡次提及此点,却并未直接透露出对越南采取反击的意图。他强调,一旦越南成功实现对中南半岛的全面掌控,众多亚洲国家将面临失去庇护的风险。中南半岛联邦的影响力将逐步增强,这将成为苏联向印度洋扩张全球战略的关键一步棋。
言罢,夕阳已沉入地平线之下。我遂询问他,是希望我即刻发表见解,还是先行休会至次日再行深入讨论,以便他得以换装用膳,亦给予我深思其言的余地。他则回应,不宜让佳肴久置。
邓小平检阅三军
在晚宴间,他待人温和,但内心并未放松警惕,越南对柬埔寨的入侵始终萦绕于脑中。我进一步询问,鉴于泰国首相克良萨将军已公开表示支持中国,并在曼谷热情款待,以实际行动作出承诺,中国将采取何种后续行动?
他再次低声自语,这全取决于越南所采取行动的严重程度。据我所想,若越南的举动仅限于湄公河一带,事态或许不至于演变得如此严峻。然而,一旦攻势跨越了湄公河,中国便无法再保持袖手旁观的姿态。
邓小平盛情邀请我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我回应道,唯有待中国从文化大革命的阴霾中重振雄风,我方愿意成行。他则表示,这一过程将颇为漫长。对此,我持不同意见。我坚信,只要他们下定决心迎头赶上,甚至有可能超越新加坡,这一切根本不成问题。
不论如何言说,我们终究不过是福建、广东等地文盲充斥、无地可耕的农民之裔。而他们,却是那些留驻中原的权贵、文人雅士的后代。听闻此言,他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联手孤立“北极熊”
我国力图与东南亚诸国携手,将“北极熊”孤立于国际舞台之外;然而,实际上,我们的邻邦所追求的是将东南亚各国团结起来,共同将“中国龙”孤立。在东南亚,并未出现所谓在苏联政府支持下发起共产主义叛乱的“海外苏联人”,而是有受到中共及我国政府鼓励与支持的“海外华人”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构成威胁,在印尼的威胁程度则相对较低。
何况我国明言,鉴于与海外华人间的血缘纽带,它不仅跨越了“海外华人”所属国家政府的界限,更直接向他们发出号召,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鼓动他们回国参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数周之前,恰逢金秋十月,越南总理范文同访新时,恰巧就落座了邓小平昔日所居之处。我向范文同询问,为何越南会遭遇海外华人的问题,他不加掩饰地回应,作为一名华人,理应明白华人在任何时候均怀抱对中国的深厚情感,正如越南人民无论身处何方,总会坚定地支持越南。对于范文同的见解,我并不特别关心,然而,我所忧虑的却是,他在向马来西亚领导人发表同样言论后,可能引发的波澜。
我再次回顾一桩往事。曾几何时,越南在联合国的常任代表曾对四位东盟的常任代表言及,越南对国内的华裔公民始终秉持平等的态度。然而,这些华裔却辜负了这份善意,多达十六万人从河内越过国界逃往中国,或是纷纷搭乘船只,大规模逃离南越。这一切,都被视为华裔忘恩负义之行的后果。
印尼的常驻代表即便注意到,来自菲律宾、泰国和新加坡的其余三位常驻代表均为华裔,仍执意声称越南对国内的华裔过分宽容与仁慈,并呼吁越南效仿印尼的做法。我决心让邓小平充分认识到,新加坡所面临的,是来自周边国家最为直接且本能的猜疑与防范。
我需补充一点,范文同曾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国家英雄纪念碑前敬献花圈,而邓小平则对此表示了拒绝。此外,范文同承诺不会支持任何颠覆行为,但邓小平并未作出相应的承诺。由此看来,马来西亚民众对邓小平的态度或许充满了疑虑。
在马来西亚,马来回教徒与华人之间,以及印尼人与印尼华人之间,长久以来都弥漫着猜疑与敌意。正是由于中国持续向东南亚传播革命理念,使得我的东盟邻邦普遍期盼新加坡能与他们并肩作战,其目标并非抵御苏联,而是共同对抗中国。
李光耀
中国的电台广播直接向亚细安国家的华人发出号召,在亚细安各国政府看来,是一种非常危险的颠覆行为。邓小平静静地听着,也许他从来没有这么看:中国怎么仗着世界强国的姿态,逾越区域内的各国政府,颠覆它们的公民。
我指出,期待亚细安国家对他所提出的建议给予积极反馈,并携手构建一个共同战线以对抗苏联与越南,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我进而建议,各国应就解决此问题的策略进行深入交流,随后我稍作停顿。
邓小平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流露出他的惊讶。他深知我言辞的真实性。他忽然发问:“你希望我采取何种行动?”我感到意外。在此之前,我未曾见过任何一位共产党领导人,在面对现实时愿意放下个人成见,甚至询问我他应如何行动。
“具体细节我并不了解,但共产党无论在何处展开斗争,都必将取得胜利。”
“请停止电台广播,停止发出呼吁。对中国而言,若能淡化与亚细安华人的血缘联系,避免激发种族情感,对亚细安华人群体或许更为有利。”
实际上,不论中国是否过分强调血缘关系,亚细安各国原住民对华人的猜疑似乎难以根除。然而,每当中国无所顾忌地唤起中华民族的血脉情感,这种疑虑在原住民心中便愈发根深蒂固。中国有必要停止马来亚共产党和印尼共产党在华南进行的电台广播。
邓小平仅表示他需时深思我所述之言,但他同时强调,他本人绝不会步范文同的后尘。邓小平亦曾受邀于吉隆坡国家英雄纪念碑前献上花圈,该纪念碑旨在缅怀剿灭马共势力中的英勇烈士。然而,作为一名坚定的共产党人,他深知自己无法采取此类行动。他指出,范文同之所以作出此举,乃因其被视为“异类共产党员”,他“背叛了自我灵魂”。
邓小平:中国话,一句顶一句。
邓小平曾言,我国言行一致。我国人民坦诚直言,言出必行。在韩战时期,我国公开发表声明,明确指出若美军逼近鸭绿江,我国绝不容忍坐视不管。然而,美方对此并未予以重视。
在国际事务的处理中,我国人民秉持着直言不讳的原则,无论有何见解,均能畅所欲言。而在党的层面,据译员透露,邓小平似乎并无额外言论要补充。实则,邓小平以华语表述,直言自己已“不再愿意重申”。
他阐释道,我国再次强调华侨政策,其背后原因主要有二:一者,源于越南对我国的不友好行为;二者,基于我国内部深思熟虑的考量,这与文化大革命时期四人帮的恶劣影响密切相关。在那段动荡岁月里,海外华侨在内地的亲人饱受折磨,遭受迫害或被监禁的案例比比皆是。
邓小平要重新确立中国对海外华裔的立场,声明中国赞同和鼓励他们接受居留国的公民权,并呼吁那些希望保留中国国籍的华侨遵守侨居国的法律,同时表明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
关于柬埔寨事宜,他向我郑重承诺,我国在处理这一问题的方法上,不会受到苏越两国签署的友好合作条约的影响。即便越南试图联合苏联对中国构成威胁,我国也绝不会因恐惧而屈服,更不用说苏联也不敢公然挑衅我国。
他语气庄重地表示,一旦越南对柬埔寨构成侵犯,中国必将予以严惩。我国势将令其承担相应的代价,而苏联也将最终认识到,支持越南的行径乃是一份难以承受的重负。
邓小平与李光耀
邓小平是我所见过的领导人当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尽管他只有五英尺高,却是人中之杰。虽已年届74岁,在面对不愉快的现实时,他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想法。两年后,中国同马来西亚和泰国两地的共产党分别做了其他安排,果然从此终止了电台的广播。
在晚餐时分,我特意放任他尽情吸烟。然而,他指向身旁的夫人,解释道:“医生曾叮嘱我要戒烟。”他正在努力减少烟量。当晚,他全程未抽一根烟,且并未使用痰盂。他阅读过相关报道,得知我对烟草过敏。
在离别之前,我再次邀请他至总统府的官邸一晤,我们交谈了整整二十分钟。他对于能在58年后重返故地显得格外兴奋。新加坡的巨大变迁令他感到赞叹,并向我表示了祝贺。他坦言,在前往会见马克思之前,他一直心心念念地希望能够先游历新加坡及美国。
新加坡,那片曾作为殖民地历史的岛屿,与他有过一段邂逅。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前往法国马赛求学和工作的途中,偶然途径此地。至于美国,那是因为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对话不可避免。直到越南侵犯柬埔寨之后,我才真正理解了他为何如此渴望前往美国。
在前往机场的路上,我直接向他询问,若越南真的对柬埔寨发起攻击,他将如何应对。他是否会坐视泰国孤立无援,袖手旁观他们遭受威胁和恐吓,最终选择向苏联寻求支持?
“这一切,终究还是要看他们能做到何种程度。”
数周之后,有人将《人民日报》上关于新加坡的报道递给了我。文章的视角发生了转变,新加坡被描绘成一座如诗如画的花园城市,其绿化环境、公共住房体系以及旅游业均被视为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典范。我们也不再是所谓的“美国帝国主义的走狗”。至于对新加坡的看法,到了次年,即1979年10月,又有了进一步的演变。
在一场演讲中,邓小平曾言:“我前往新加坡实地考察,探究其如何有效运用外资。新加坡通过外国企业设立的工厂,实现了收益的增长。首先,外国企业需缴纳其净利润的35%作为税款,此笔款项归国家所有;其次,劳动所得全部归工人所有;再者,外资的投入亦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这些无疑均为(国家)的收入来源。”
他在1978年所看到的新加坡,为中国人要争取的最基本的成就提供了一个参考标准。1979年1月底,邓小平访问美国,并在美国没有承诺摒弃台湾的情况下,同卡特总统恢复中美邦交。
他必须确保,一旦中国采取行动对越南实施攻击与“惩罚”,美国不会与苏联站在同一立场。这正是他急于访问美国的原因所在。当时,我正在香港粉岭的总督府宾馆度假,享受高尔夫球的乐趣,期间邂逅了一位曾供职于《泰晤士报》的中国问题专家——大卫·博纳维亚。
他轻蔑地认为邓小平的警示不过是虚张声势,因苏联海军已然驶入南中国海。我则回应,不过三个月前,我亲与邓小平会面,他向来话语谨慎。两天之后,即1979年2月16日,中国军队发起对越南北部的边境进攻。
热点资讯
- 中国大满贯马龙林诗栋会师决赛 钱天一陈幸同夺冠
- 1971年,刘兴元主动检查同黄永胜的关系,毛主席看后批示4个
- ESPN给77的湖人引进斯玛特评分B, 詹姆斯执行合同代价就
- U19世界杯美国夺冠: 完整1-16排名确定 5奖项出炉迪班
- 全球直播恐怖游戏:300人只有1人能活着出去,最终胜利者年仅
- 推动四川红色旅游活起来 火起来
- U盘无法读取如何高效恢复数据?专业方案解析
- “一大早撞大运人间烟火里竟遇欧米茄?”
- 徐向前揭秘马家军:骑兵如潮,运动迅猛,一夜苦奔两小时被追上
- 正式摊牌?成都蓉城召开工作会议,泄露重要信息:球队真没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