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为何杨国忠要激怒安禄山加速反叛?真相:他笃定靠演技自己能完胜

点击次数:80 发布日期:2025-08-24

为何杨国忠要激怒安禄山加速反叛?真相:他笃定靠演技自己能完胜

安禄山之所以对李林甫心存敬畏,是因为他自认在诡计多端这方面远不及李林甫。杨国忠其实也颇具治国之才,史书记载他是“手段强硬且善于言辞,凭借谄媚之术获任宰相,处理政务时毫不迟疑。在朝堂之上,时常激动地挥动衣袖紧握手腕,对公卿大臣以下之人,皆以威势相待,无人不畏惧”。

他身兼宰相要职,还负责诸多事务,包括朝廷中负责监督官员的侍御史,掌管国家财政的度支,以及管理官员晋升的吏部,此外还有地方上的剑南节度使等,总计承担了四十余项关键职责。

传闻每日前往他府邸办理公务的官员,从清晨等到黄昏,常在宅邸前徘徊,即便只是请求他在文件上留下名讳,多数时候也难以实现。安禄山在朝堂上只害怕李林甫,李林甫已经去世,他对杨国忠的心计和诡计,远不如自己,非常看不起。杨国忠担任御史中丞期间,安禄山依照玄宗旨意,曾与杨氏家族结为兄弟,每当安禄山前往长安觐见,便常和杨国忠、杨铦等人一同聚会宴饮。然而安禄山认为,性情急躁又才能平庸的杨国忠,仅仅凭借杨贵妃的裙带关系,才得以获得恩宠并步步高升。

天宝十载(752),杨国忠担任宰相,身居权势之巅,地位超然,却无法容忍安禄山的公然藐视,二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原本结拜为兄弟的杨安二人,最终反目成仇,成为势不两立的政敌。

杨国忠若想铲除安禄山,便需持续向玄宗进谗言,声称安禄山有反叛意图,意图借助玄宗之手将其除掉,由此一来,导致天下大乱的两位仇敌,终于开始正面冲突了。

1、杨国忠与安禄山的较量白热化

天宝十二载至十四载这三年间,杨国忠屡次向玄宗进言,指出安禄山必将谋反,同时劝阻朝廷继续提拔安禄山,史书记载他这样做的次数多达七八回。

他意图推翻安禄山,因而联合了政敌太子李亨以及宰相韦见素共同对抗安禄山。然而,由于玄宗对安禄山抱有极为深厚的信任,因此他所有的这些举措最终都未能产生任何效果。

杨国忠与安禄山的矛盾已经白热化,正如《安禄山事迹》说:

起初,安禄山手握兵权傲慢自大,在叛乱尚未发生时,朝廷仍试图用法律约束他。杨国忠却故意激怒他,正因他急于行动,杨国忠才借此来取悦唐玄宗。

杨国忠屡次向玄宗进言,指出安禄山即将谋反,但未能成功,于是他另寻策略,企图激怒安禄山,促使其早日反叛,以此博取玄宗的信任。

京城长安的行政主管京兆尹奉命搜查安禄山在长安的府邸,抓捕他派驻京城的亲信人员,另外将安禄山在朝廷中的同谋御史中丞吉温降职处理。

安禄山果然心生怨恨,向玄宗呈递奏章,将杨国忠的几项过失全部推翻。但玄宗此时仍旧主张调解,对争斗的双方都加以劝和。最终安禄山起兵作乱的理由,就是入京清除杨国忠。

杨国忠之所以要促使安禄山尽早起事,是因为他严重看轻了唐朝军队的实力,觉得安禄山一旦造反,一定会很快垮台。因此,当接到安禄山起兵作乱的消息时,杨国忠在朝堂上依然神气十足地表示,目前叛乱的只是安禄山以及极少数人,他麾下的士兵都不愿参与谋反,不出十几天,安禄山的脑袋就会由驿卒送抵都城。

玄宗也认为他的分析很有道理。其实这种想法并不止杨国忠一人。

那时安西节度使封常清正赶赴京城觐见,唐玄宗接见了他并征询平定叛乱的计策,封常清向玄宗进言道:希望前往东都洛阳招募一支精锐的部队,从黄河以西发起进攻对抗叛军,不出几天就能将叛军首领安禄山的首级呈献在陛下面前

唐玄宗得知此事大喜,即刻任命他担任范阳和平卢节度使,随即赶赴东都安排守备工作。然而封常清虽然征召了数万名士兵,但这些部队都缺乏训练,面对精良的叛军骑兵时,立刻溃不成军,东都洛阳仅仅三天就被攻破了。

2、安禄山的本事

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的鼎盛时期,以及唐玄宗与杨玉环的最终结局,起决定性作用的三个人物是李林甫、安禄山和杨国忠,其中安禄山最为诡诈,并且具有极高的扮演和伪装能力。

安禄山来自营州,也就是现在的辽宁朝阳,是混血胡人,乳名叫做轧犖山。有传言称,他的母亲阿史德原本没有子嗣,于是向战争之神许愿,最终怀上了安禄山。突厥语里把战争之神叫做轧犖山,因此用这个名字。轧犖山的父亲去世得早,母亲随后改嫁给安延偃。开元初年,安延偃所在的突厥部落衰败了,轧犖山离开突厥,前往岚州(如今山西岚县),投靠当时担任岚州别驾的安贞节。

他年纪尚轻的时候,便更改了本名,称作安禄山。安禄山成年之后,为人诡诈狠毒,富于谋略,擅长洞察人心世故,并且掌握着九种少数民族的语言。凭借这些才能,禄山在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手下获得了一个“诸蕃互市牙郎”的职位,这个职务是在边境地区的多民族贸易中担任沟通者和传译的角色。

然而,倘若并非那场意外,安禄山或许将终生默默无闻,那是有回他潜入他人牧场盗取羊只,被发现时,追捕者将其押解至张守珪面前。张守珪命令将他拖走用棍棒处死,安禄山转过身大声喊话道:“官长难道不想铲除奚族和契丹族这两个外族吗?为何要杀害勇士!”张守珪对他的豪迈言辞颇为赞赏,又见他体态丰腴,相貌不凡,便吩咐身边的人解开绳索,让他留在军营任职担任捉生军官。

安禄山有一项特殊才能,就是对外部山川泉水的分布极为了解,时常带领三五个骑兵外出侦察,却常常能活捉数十名契丹人押回营地。

让他带领更多军队出征,就能势不可挡。张守珪十分欣赏安禄山的勇猛,将他收为养子。安禄山凭借不断取得的战功,被提拔为左骑卫将军,从此声名鹊起,踏上了他人生中蒸蒸日上的道路。

安禄山不仅打仗很厉害,还特别会看人脸色,懂得迎合别人心意。开元二十八年的时候,他已经当上了平卢兵马使。唐玄宗每次派使者去平卢(现在河北卢龙),安禄山都会送他们很多好处。使者们回到京城后,都极力夸赞安禄山。

在开元二十九年,唐玄宗任命御史中丞张利贞担任河北采访使,利贞前往平卢视察时,安禄山觉得这是向皇帝示好的大好时机,便对利贞极尽谄媚讨好之能事,甚至给利贞的随从们也赠送了丰厚的礼物。利贞返回朝廷后,向玄宗极力称颂禄山的才干,因此在同年八月,玄宗任命禄山担任营州都督,兼任平卢军使,还兼任了统管两蕃、渤海、黑水四个府的经略使职务。

天宝元年,朝廷将平卢从幽州分离出去,另设平卢节度使一职,禄山随即担任此职,其统辖的军队人数达到三万七千五百人。安禄山首次担任唐王朝高级官员,其管理区域广阔,涵盖唐王朝东北边疆内外,甚至包含朝鲜半岛。这是他晋升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3、何以取得唐玄宗的信任?

天宝二年,安禄山以节度使身份前往长安朝见,获得玄宗的喜爱。他阿谀奉承的才能,初次在君主面前得以表现。

他向玄宗陈述,去年营州境内出现蝗灾,啃食庄稼,他焚香向上天祈求,倘若自己思虑不周,侍奉君主不诚,祈愿让蝗虫啃噬自己的心,倘若没有辜负神明,祈愿让蝗虫全部离去。祷告方毕,大批飞鸟自北方而来,迅速将蝗虫吃尽。恳请陛下命史官将此事载入史册。

唐玄宗听闻后大悦,即刻派遣史官执行。此次奉承,不过是略展身手,安禄山却因此获益良多。次年,玄宗便授予他平卢节度使与范阳节度使双重职位,安禄山的权柄得以进一步提升。他之所以能赢得君王青睐,关键在于他伪装成胡人模样,装傻扮痴来取悦皇帝和贵妃。

史载:

安禄山走上前,应对灵活,夹杂着风趣话语,皇帝曾经戏谑地指着他的肚子说:“你这胡人的肚子里装着什么?竟然这么大!”他回答说:“里面没有别的什么,就只有一颗赤诚的心而已!”皇帝听了很高兴。还有一次皇帝让他拜见太子,安禄山没有下拜。侍从们催促他下拜,安禄山双手抱拳站着说:“我是胡人,不熟悉朝廷礼仪,不知道太子是什么官职?”皇帝说:“这是储君,我在千岁之后,就是由他来代替我做你的君主的。”禄山说:我以前很愚昧,只知道有陛下一个人,不知道还有太子存在。在那种情况下,我才不得不行跪拜礼。皇上认为他说的确实如此,对他更加喜爱。皇上曾经在勤政楼设宴,让百官在楼下排成一排就座,唯独为禄山在御座东边设了金鸡障,放置卧榻让他坐在前面,还下令卷起帘子来显示对他的特殊恩宠。

杨铦、杨锜、贵妃三位姐姐都和安禄山以兄弟相称,安禄山得以自由出入皇宫,还请求认贵妃为干娘,皇帝和贵妃并排坐着,安禄山先向贵妃行礼,皇帝询问原因,安禄山回答说是胡人习俗先敬母亲后敬父亲,皇帝听后很高兴。

安禄山在此充分显现了其卓越的表演才能。他对朝廷动向极为关注,派遣部将刘骆谷长期驻扎京城,负责刺探官场信息,并迅速向他转达。

李亨早在开元二十六年(738)就已确立为储君身份,安禄山在六七年前已是唐王朝的重要将领,他不可能对玄宗已立太子的消息一无所知,毕竟身为朝廷重臣,理应知晓此类重大人事变动。

他当着唐玄宗的面佯装愚钝,声称不清楚太子担任什么职务,并且在他透彻掌握朝廷内外权力消长之后,又决定认杨贵妃为义母,这个决定显得尤为关键。天宝六载,即公元747年,杨玉环当时年仅二十九岁,安禄山却已四十六七岁,玄宗已命安禄山同杨妃的三个姐姐以及杨铦、杨锜等本家兄弟以兄妹相称,他竟然更进一步自诩为玉环之子,这确实反映出他表面愚钝实则精明的真实面目。

唐代文献《安禄山事迹》记载,天宝十载那一年,安禄山过生日,杨贵妃将他请进宫中,宫女们用华美的锦缎缝制了巨大的包裹,将安禄山从头到脚严密包裹,接着又用色彩绚丽的绸缎装饰了载具,也就是轿子,然后抬着安禄山在宫廷内四处游走,接受众人瞻仰。唐代有此习俗,婴儿诞生三日,亲属便为其举行洗浴仪式,邻里朋友纷纷送上礼物,以示庆祝并寄予美好祝愿。杨贵妃为安禄山举行三日洗儿仪式,安禄山洗浴完毕后被包裹起来,宫中因此轰动。唐玄宗听闻宫中喧哗,派人探查,回报称:“贵妃为安禄山举行洗儿之礼,洗后将他包裹,故而宫内一片欢腾。”玄宗随即前往后宫观看,目睹此情此景,心中欣喜,立即赐予贵妃洗儿用的金银财物,当日众人尽兴而散。

安禄山了解这种拿自己当婴儿取乐的玩笑,是讨好皇帝和杨贵妃的绝佳时机,因此他非常配合地演这场戏,宫里的人从此都管他叫“禄儿”,后宫不再限制他进进出出,有时还和杨贵妃一起用餐,他装傻充愣博取皇帝宠爱的目的完全实现了

这个安禄山,在处理与奚族的关系上,表现得极为阴险,在应对契丹族事务时,其狡诈的本性也暴露无遗。安禄山年纪轻轻的时候身体就很胖,到了老年更加肥胖,大腿垂到膝盖以下,听说体重有350斤,走动时需要侍从在旁边抬着才能移动。这种身材,无法再参与战斗了,安禄山却想出了对策,他多次把奚族和契丹族的部落首领以及民众引诱到平卢和幽州相会,然后暗中把大家喝的酒替换成莨菪酒,莨菪是一种有毒的药材,用来酿酒时会让人产生强烈的昏迷效果,奚族和契丹人喝下之后很快就失去了知觉,安禄山于是派手下将部落首领的首级砍下,送往长安作为贡品

部分平民遭遇被活埋的命运,另一些则被送往京城,充当敌人的俘虏。仅在天宝九载这一年,安禄山就向皇帝进献了超过八千名奚族族人作为俘虏。尽管如此,皇帝对他的信任并未减少,在当年的评定中,皇帝亲自将禄山评定为最高等级。

4、不该有的失败

安史之乱刚起时,唐朝内地长久安宁,没有防备,军队又长期疏于操练,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且作战经验丰富的叛军,难以有效抵抗,结果叛军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迅速推进,攻占了东都洛阳。

《新唐书》卷二五上《安禄山传》载:

突袭的士兵突然发难,各州县调发官府的铠甲兵器,全都破旧锈蚀不堪使用,士兵们拿着长矛奋力作战,却无法抵挡敌人。官吏们都抛弃城池躲藏起来,有的选择自尽,否则就被俘获,每天都有人被捉。守卫部队都是些市井平民,一旦分发铠甲,却不会脱去粗布衣服,剑鞘也杂乱无章,于是打开左藏库取出丝绸绢帛,大规模征召士兵。

不过,叛军在战事初期虽然一度得手,但这并不代表唐王朝就彻底失去了在短时间内镇压叛乱的可能。叛军攻陷东都洛阳之后,他们沉迷于京城的富庶景象,迟迟不肯继续东进。与此同时,在叛军背后的河北地区,常山郡的长官颜杲卿和平原郡的长官颜真卿先后发起了反抗叛军的行动,仅仅用不了多久,河北境内就有17个州郡重新回归朝廷的统治,叛军的后方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压力。

此时,玄宗抓住机会,从全国,尤其是西北的陇右、河西、朔方等地征调部队,把守洛阳和长安之间的险要关隘和战略要冲潼关,以此确保京师长安的安全。另外,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和河东节度使李光弼,把山西当作依托之地,经由太行山的井陉关隘,对河北的常山发起攻击,将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打得惨败,安禄山遭遇官军截断退路返回范阳老巢的窘境,内心异常惊惧。

他把手下的谋士高尚和严庄召来,大骂他们说:

你们多年来,不断怂恿我对抗朝廷,声称这是最稳妥的做法。如今朝廷军队把守潼关,我们好几个月都无法继续前进,通往北方的道路已经切断,四面八方都有官军包围过来,我控制的地盘,只有汴梁、郑州等少数几个州县,所谓的万全之策又在哪里呢?从今往后,你们不要再来见我了!

高尚和严庄非常恐惧,连续数日不敢拜见安禄山。好在另一位叛军将领田真乾替高、严二人向安禄山求情,安禄山才得以恢复对他们原有的态度。然而安禄山当时正与部下商议是否要放弃洛阳,退回范阳。

然而,当叛军遭遇困境,其内部已显现出分裂与不稳定迹象,同时,唐朝廷的决策出现严重偏差,导致战局发生重大变化,最终使得迅速平息叛乱成为泡影,唐玄宗不得不选择逃往蜀地。

失误的起因,仍然是由于杨国忠与哥舒翰之间的权力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