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65年李宗仁回大陆后,没有拜访任何开国元帅,反而期待着和他见面

点击次数:124 发布日期:2025-10-10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 沧海阅铭

编辑 | 沧海阅铭

“文内所有信息皆出自权威媒体

1965 年的夏天,北京机场比往常热闹许多,不少人踮着脚往天上望,人群里有位白发老人格外显眼,他穿着整齐的中山装,手里握着拐杖,眼神里藏着几分复杂。

没过多久,远处传来飞机的轰鸣声,随着黑点越来越近,现场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机舱门打开,走下来的人一露面,不少人都小声议论起来。

这不是前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吗?他怎么会回到大陆?更让人好奇的是,迎接队伍里那位白发老人,又为啥能站在这么靠前的位置?

1965 年 7 月的北京机场,周总理亲自带着队伍等候,阳光洒在人们脸上,每个人都带着期待。

人群中,开国大将张云逸的身影很突出,他比在场不少人都年长,却依旧挺直腰板站在那里。

要知道,张云逸和李宗仁可不是普通关系,早年在战场上他们曾是对手,后来又有过合作的经历,如今要迎接曾经的 “老熟人”,换谁心里都会有点不平静。

周总理把他安排在迎接队伍里,其实藏着不少心思,就是想让李宗仁刚回国就感受到熟悉感。

能让周总理这么费心安排,足见这件事的重要性,毕竟不是谁都能让总理亲自到机场迎接,可张云逸一开始并不愿意来,这里面的缘由,还得从两人过去的故事说起。

当李宗仁走下飞机舷梯,目光扫过迎接队伍,一眼就看到了张云逸,他脚步顿了顿,随即加快速度走过去,主动伸出手。

张云逸也不含糊,握住他的手,两人没说太多话,却能从眼神里看出彼此的感慨,李宗仁心里清楚,张云逸能来接他不容易。

当年在广西,两人因为立场不同,打过不少硬仗,张云逸身边不少战友都因为那些战斗牺牲了,换谁心里都会有疙瘩,张云逸愿意来,完全是顾全大局,把个人情绪放在了一边。

老一辈人就是这样,只要是为了国家,再大的个人恩怨都能暂时放下,可李宗仁刚回国就见到这位 “老对手”,心里除了感慨,还有个更迫切的想法,他之后会做什么呢?

迎接仪式结束后,有人好奇为啥张云逸会出现在这里,毕竟论职位,现场还有不少元帅级别的人物。

其实周总理早就算到了,李宗仁在广西起家,而张云逸早年在广西做过兵运工作,对当地情况很熟悉,两人有不少共同的经历。

让张云逸来迎接,既能让李宗仁感受到家乡的亲近感,也能体现出大陆的包容,这种细致的安排,不是随便谁都能想到的,也只有周总理会考虑得这么周全。

李宗仁刚回国就感受到这样的用心,心里肯定很触动,可他不知道的是,张云逸为了这次迎接,心里做了多少挣扎,而他自己的归国之路更是充满了波折。

时间倒回 1949 年,李宗仁从广州离开后,辗转去了美国,这一去就是 16 年,在国外的日子,他过得并不轻松。

美国方面对他处处监视,蒋介石也没放过他,总担心他会和大陆有联系,破坏自己在台湾的局面。

一个曾经的国家领导人,却在海外过着被监视的生活,想想都觉得不容易。

李宗仁年纪越来越大,心里越来越想念祖国,尤其是听到国内发展越来越好的消息时,“落叶归根” 的想法就更强烈了。

可那时候回国没那么容易,蒋介石想方设法阻拦,美国也从中作梗,他想回来,得等一个合适的机会,这个机会又要等多久呢?

1956 年的时候,事情有了转机,周总理通过多方渠道了解到,李宗仁在海外的日子并不好过,而且他心里一直惦记着祖国,为了能让他顺利回国,周总理找到了程思远。

程思远曾是李宗仁的秘书,两人关系很好,就算李宗仁去了美国,他们也一直保持联系。

周总理让程思远给李宗仁带话,欢迎他随时回来看看,还承诺 “来去自由”,不会有任何限制。

这份诚意让李宗仁很感动,可他还是有些犹豫,毕竟离开这么多年,国内的情况他不太熟悉,而且还有蒋介石的阻挠。

程思远一次次传递消息,周总理也耐心等待,这份耐心,最终慢慢打动了李宗仁,1965 年,李宗仁终于下定决心回国。

为了避开监视,他走了不少弯路,先从美国去了瑞士,又辗转到巴基斯坦,最后才从巴基斯坦坐飞机回到大陆,一路上,他心里既紧张又期待,不知道回国后会遇到什么。

当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看到周总理和迎接队伍时,李宗仁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知道,自己这次选对了,终于回到了心心念念的祖国。

可回国后,李宗仁收到了不少人的邀请,有过去的旧部,也有民主人士,可他却没先去见那些职位更高的元帅,反而心里惦记着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

李宗仁在京里见了毛主席和周总理,又收到不少旧识的邀约,可他心里头始终记挂着一件事 —— 要去张云逸家里走一趟。

他特意选了个天气好的日子,带着夫人提前备了些礼物,一路上还在琢磨该怎么开口。

毕竟早年两人在广西的时候,因为立场不同,闹过不少矛盾,甚至打过硬仗,他心里一直有些愧疚。

到了张云逸家门口,李宗仁深吸一口气才敲门,门一开,看到张云逸的那一刻,他没等对方开口,先深深鞠了一躬,嘴里说着 “胜之兄,过去的事是我不对,对不住你”。

张云逸赶紧把他扶起来,眼眶里都有些发红。其实张云逸早就收到通知,知道李宗仁要来,还特意和夫人一起换了套新家具,准备了广西特产的咖啡。

两人坐在屋里,聊着这些年的经历,李宗仁说起在美国的漂泊日子,张云逸也聊起广西这些年的变化,从农田水利到百姓生活,说得很细致。

聊着聊着,两人都想起早年在广西的时光,有分歧也有过并肩抗日的日子,张云逸知道,李宗仁这次回国是真心想为国家做事,过往的恩怨再提也没意义。

他拍了拍李宗仁的手说 “以后咱们一起为新中国出力”,一句话让两人都松了口气,过往的隔阂也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后来有人问张云逸,为啥能这么快放下过去的恩怨,张云逸笑着说,国家大义比个人恩怨重要多了。

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没几年,正是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建设的时候,李宗仁愿意回来,就是对国家的认可。

其实换个角度想,李宗仁主动登门致歉,也需要很大的勇气,他作为曾经的国民党代总统,能放下身段承认过去的不足,这份态度本身就很难得。

两人这场会面,没有剑拔弩张,只有坦诚相待。这份以国家为重的胸怀,不是谁都能做到的,而他们的故事,还没结束。

李宗仁回国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很多人都没想到,这位曾经的国民党高层,会在晚年选择回到大陆。

其实细想也不奇怪,不管走多远,中国人心里都有 “落叶归根” 的念想,他在美国的那些年,虽然生活无忧,却始终觉得自己是个外人。

直到踏上祖国的土地,看到熟悉的山水和热情的人们,才真正有了归属感,这种对家国的眷恋,是刻在骨子里的,不会因为时间和距离改变。

现在回头看,李宗仁的选择不仅圆了自己的 “归家梦”,也为更多海外游子树立了榜样,可这件事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从周总理精心安排迎接队伍,到张云逸放下个人恩怨接待李宗仁,整个过程里,每个人都在为国家团结着想。

周总理考虑到李宗仁刚回国会不安,特意安排有共同经历的张云逸迎接;张云逸为了大局,把个人情绪放在一边,这些都是老一辈人对国家的担当。

那时候新中国百废待兴,需要更多人携手共建,李宗仁的归来也让更多人看到了祖国的包容 —— 不管过去有过怎样的经历,只要愿意为国家出力,祖国都欢迎。

这种包容和担当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哪怕到了今天,我们依然能从这些故事里感受到这份力量的珍贵。

如今再聊起 1965 年的这段往事,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感悟,李宗仁和张云逸的故事告诉我们,个人的恩怨在国家大义面前,其实没那么重要。

只要心里装着家国,哪怕曾经是对手,也能为了共同的目标并肩前行,在的我们,生活在和平繁荣的年代,更该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团结。

不管来自哪里,不管有过怎样的经历,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让国家变得更强大。

这份家国情怀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藏在每一个普通人的行动里,藏在每一段像这样的历史故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