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西安出土张九夫人唐墓,女性身后谁做主引热议

点击次数:179 发布日期:2025-10-24

28岁早逝的董韶容,被安葬在娘家祖茔。千年之后,她的墓志在西安出土,金银平脱镜仍泛微光。而她的归葬选择,却在今天掀起无声惊雷:一个女人死后该葬在哪儿,究竟谁说了算?

这位盛唐宰相张九龄的夫人,生前居于长安宣阳里,去世时丈夫正贬谪荆州。岭南路远,归葬无望,她最终被送回陇西董氏祖茔——神禾原上的一座单天井土洞墓。考古人员称,外嫁女归葬母族“较为罕见”。但正是这“罕见”二字,照见了千年未变的命题:女性的身后之地,是血缘的归宿,还是婚姻的附属?

唐代礼制讲“从夫而葬”,女性出嫁即入夫宗,死后理应合茔。但现实从不拘泥于礼法条文。董韶容能归葬母族,一因地理阻隔,二因娘家势强。陇西董氏虽未入史传,却在长安有茔、有官、有影响力。她的墓中出土捻金线、贝壳胭脂盒,器物精贵,足见母家待她如明珠。这并非背叛夫族,而是家族在现实与情感间做出的务实选择。

反观今日,法律早已明确:每个人都有权决定自己的安葬方式。《民法典》虽未直接规定墓地选址,但司法判例反复确认——遗嘱优先。一位女性若生前写下“愿葬于工作城市”,哪怕配偶反对,也必须执行。离婚后,前夫更无权干预。然而,现实中多少家庭因一纸遗嘱的缺失,陷入骨灰争夺、墓碑刻名、祭扫阻拦的撕裂?广州母女因安葬地对簿公堂,上海再婚妻子被继子隐瞒死讯,杭州兄弟因养子名字删去墓碑而反目……法律能判决权利归属,却难愈亲情裂痕。

董韶容的墓志写她“一嫔丞相,七载妇仪”,赞其温婉守礼。但她的归葬,却是对“夫为妻纲”的无声疏离。她没有被送往遥远的岭南,而是回到血缘的起点。这选择,是唐代家族权力博弈的结果,也是个体在礼法缝隙中的某种自由。

今天,我们拥有法律赋予的自主权,却常因沉默而失语。许多女性仍默认“随丈夫安葬”是天经地义,从不思考自己真正想去的地方。而一旦家庭生变,身后事便成战场。与其等到争执爆发,不如生前明确表达。立一份遗嘱,不是冷漠,而是清醒;不是对抗,而是对亲人最后的体谅。

身后之地,不是归属的终点,而是尊严的延续。愿每个女人,都能在活着时,决定自己死后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