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美军震怒:解放军出动神秘战机歼11,竟让美军吃尽苦头,成未来主力?

点击次数:67 发布日期:2025-08-12

近期,美国方面公布了一段视频,画面里是中国解放军海军航空兵的歼11B战斗机,正在拦截一架美军P-8A巡逻机。这段影像公开后,引发了不少讨论。

如果回看这些年解放军拦截外国军机的情况,会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歼11型战机,似乎成了主要力量,用来应对美军的抵近侦察活动。

这种常态,让一些美国观察家感到不解。他们想知道,为什么中国不派出更先进的歼16或歼20,反而坚持使用在他们眼中“有些老旧”的歼11来执行任务。

然而,这种表面上的“疑惑”,背后是中国军方经过周密考量的战略部署。这并非是装备不足,而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

这些考量包含了国家安全、先进技术保护,以及对现有装备的合理规划与利用。这套策略,比外界想象的要复杂和深远得多。

技术防范

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最大限度地保护歼16和歼20等先进战机的核心技术,避免其在日常任务中泄露。美军的侦察机和间谍飞机,频繁抵近中国领空。

它们的目标不只是收集常规的气象或海洋数据,更重要的任务是监测中国的军事设施,以及相关的各项活动。这是为了获取敏感情报。

如果中国频繁派出歼16或歼20去驱离这些侦察平台,双方接触的次数多了,先进战机的核心技术就面临更高的泄露风险。

一旦这些关键技术被对方掌握,美国就可能据此研究出破解方案。这将严重影响歼16、歼20在未来战场上的实际效能。

谈到技术保密,歼20的设计中有一个细节很说明问题。公开的照片显示,歼20机身上安装了“龙伯透镜”。

这是一种特殊的介质透镜,它的核心作用就是在日常训练或非战斗场合下,屏蔽歼20真实的雷达反射信号。目的就是避免隐身特性提前暴露。

中国对歼20这类尖端武器的技术保密,平时就如此重视。又怎会轻易将其派出去执行常规的驱离任务,冒着核心技术暴露的风险呢?

够用恰好

第二个重要原因,是歼11的实际性能完全能够胜任驱离任务。虽然与歼16、歼20相比,它可能不那么新锐,但其能力已足够应对。

目前,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使用的歼11,主要是歼11B和歼11BS等改进型号。这些战机在原版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升级。

它们拥有了显著提升的综合性能,足以满足当前的防空需求。以歼11B为例,它配备了高性能的机载雷达。

这让它能够快速发现、追踪并锁定目标。同时,歼11B具备超视距作战能力,也能进行近距离格斗。

配合先进的空空导弹,歼11B能够有效压制侵犯中国空域的外国飞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硬要使用歼16或歼20去执行驱离任务。

那无疑是大材小用,造成资源的明显浪费。更何况,这也会让歼11这些仍有实力的战机,被迫长期闲置,无法发挥其价值。

机队消化

第三个深层考虑,是中国需要管理和“消耗”掉现有庞大的歼11机群。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迅猛,用“一日千里”来形容并不夸张。

早期,在歼16、歼20等先进战机尚未形成完整战斗力时,中国基于当时的防空需要,生产了大量的歼11系列飞机。

据保守估计,其数量超过了400架,其中很多飞机服役时间其实并不长。如果一直维持着这支庞大的歼11机群。

随着歼16、歼20,乃至于更先进的六代、七代机陆续服役,这支歼11机群就会成为解放军空军的一个负担。

比如,空军需要专门配置人员来维护这支机群,确保其处于可用状态,总不能任由它们自然锈蚀。

而且,空军作战体系中的“生态位”是有限的。长期保留大量歼11机群,不利于后续先进机型顺利完成对其任务角色的替代。

基于这些长远考量,中国才会尽可能地让歼11执行驱离外机这类任务。通过这种方式,逐渐消耗掉这支庞大机群的剩余寿命。

这是一种积极的资产管理策略,旨在提前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运营和转型问题。事实上,不光是歼11,中国平时也会使用歼10来执行驱离任务。

歼10的情况与歼11类似。它的改进型号性能足以应对驱离任务,同时也需要进行适当的“消耗”。

这样做,既能有效执行任务,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歼16、歼20等先进战机的技术泄密风险。这是一种多重考量下的合理部署。

笔者以为

所以,中国解放军在空中拦截行动中,歼11的出动频率高,这不是简单的“新旧”问题。这其中,包含着对核心技术优势的维护。

也体现了对现有装备的高效利用,以及对未来机队结构调整的深远布局。这些都显示出中国军队在军事资源管理上的独到智慧。